在逛完美麗海水族館之後,我們來到海洋博公園,這個公園的面積也不小,公園內的區域分為熱帶夢想中心、熱帶、亞熱帶都市綠化植物園、沖繩鄉土村、海洋文化天文館、夕陽廣場和中央入口處,我們這次針對沖繩鄉土村整理了相關景點介紹,一方面也為自己做些功課,好更了解古琉球的人文歷史。”在沖繩鄉土村盡情享受「古時候的沖繩生活體驗」”是鄉土村的廣告標語,那就讓我們回到過去,來體驗看看古沖繩人的生活方式。
我們從沖繩美麗海水族館出口徒步約10分鐘,來到一個上下階梯處,公園內很貼心的提供了電扶梯的設計。
一進入村內就會先來到一個廣場,在古代這廣場專門舉行祭祀和舞蹈活動,眼前的屋子就是一個神壇。
先來到了地頭代之家,地頭代是王國時代負責地方行政的人,監督許多行政工作的上位者。
內部的格局分配成不同的生活機能,每一個空間各自有不同的生活功用,與現代人的客廳、書房、餐廳一樣。
從最左至右開始分為子女起居的一番座、中間為神壇的二番座、生活起居的三番座,古代人也吹電風扇 ??
和主屋分離的房屋稱為前之家,作為隱居用或是客房所使用的房子。
本部的民家是傳達最古老的穴屋形式民家,裡頭分為主屋和廚房兩間。
房子的四角柱子是用珊瑚石灰岩作成,屋頂是採用小圓木組成再堆上茅草,牆的施工方式以二重竹子加上茅草建成,房子後方還設置有排水道。
王國時代的沖繩約在 1737~1889 年間,民家的房屋和建地大小會根據身分而有所不同。
這是參考王國時代農家的格局,在王國時代的農家屋頂是禁止使用屋瓦的,房屋外圍的柱子是利用雜木材製成。
沖繩到了1889年後,王國時代對房屋和建地的許多限制被廢止,這時期的房屋展開了全新面貌。
以前被禁止的屋瓦,現在終於可以開始使用了,屋頂雨端(廊下)的設計是要避免陽光照射及雨水進到室內的解決方法,這也是此建築設計的特色。
奄美的民家源自沖繩北端的奄美大島,島上之鹿兒島縣大島郡大和村的民家。
奄美的民家特徵是主屋與廚房分成兩棟建築,廚房利用與主屋相通的木板走廊而相通。
最後走到了與那國的民家,這時期的民家運用了大量的竹子作建材。
我們所看到的是與那國島以前的農家格局,共分為主屋、廚房,周圍還有雞舍、豬舍(右下圖)、馬小屋、小菜園,與那國農家的氣息表露無遺。
很清楚可以看到從圍牆牆壁、門、屋頂內的材料皆有大量竹子的使用。
繞了一圈後,我們來到了沖繩的高倉屋,這個高床倉可根據柱子的數量來判別大小。
高倉的功能作用主要是在儲存穀物,古琉球人刻意將地板向上提高,在於使通風良好並且防止濕氣,以免讓穀物腐壞。
這尊複製的守護神像矗立在海洋文化天文館外頭,從複製品可以看出琉球先民精湛的手工藝。
【延伸閱讀】
【相關參考資訊】沖繩鄉土村官網